眼下,萬物復蘇,百花競放,而金黃一片的油菜花最為惹眼。麗水油菜花種植廣泛,由南至北,從東到西,城區周邊、各鄉鎮及村莊的田間地頭、山林道旁,成片的油菜花田猶如金黃色的海洋,綿延不絕,引得一群又一群游客拿著相機,走向田野;ㄩ_正盛的同時,也應意識到,一花獨放不是春,打造“賞花經濟”同樣如此。如何讓“賞花經濟”成為四時、四季經濟,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。
春天綻放的各種花中,油菜花也許是最“草根”、最接地氣的,它們不僅有著極強的環境力,還總是成簇成片出現。圍繞“油菜花經濟”做文章、避免曇花一現也應如此,只有結合其他經濟業態,不斷滿足消費者的旅游新需求,才能適應市場需求、形成長期穩定的有效收入。
在這方面,一些地方已經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,也收獲了明顯的效果。比如青田縣小舟山鄉,一方面利用梯田優勢,以梯田作畫布,用油菜花當畫筆,打造創意花田;另一方面引入更多品種的油菜花,除了金黃色油菜花,粉色、紅色、白色、橙色等油菜花品種也一應俱全,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。“油菜花海經濟”進一步打開了小舟山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大門,每年從麗水、溫州等地賞花踏青的游客絡繹不絕,“十三五”規劃期間共計接待游客達75萬人次、涉旅總收入達2530萬元。
其實,除了參照小舟山鄉的模式,擴大“油菜花熱”所帶來的經濟效益,我們還可以進行其他方面的探索和嘗試。比如,在油菜花花期時,當地民宿、農家樂可以從氛圍營造上多投入一些成本和精力,布置以油菜花為主題的就餐、住宿小空間,把游客的“打卡欲”從花海延伸至其他場所。
另外,要告別“走馬觀花”式旅游,也要結合本地特色,增強游客體驗度。打造“油菜花經濟”不應孤芳自賞,要主動“擴列”,為“賞花+”朋友圈添加山地露營、徒步登山、民俗和農俗活動等項目。
以花為媒,吸引更多游客來鄉村觀光是最終目的,當一朵油菜花在鄉村旅游大環境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時,“賞花經濟”才算真正打造成功。
來源: 麗水日報
![]() |
![]() |